供水管网修复有哪些常见问题和防范措施
来源:重庆克那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2025/4/9 16:08:19
供水管网修复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环节,但在实际操作中常面临多种问题。以下是常见问题及对应的防范措施:一、常见问题
1. 管道老化与破损
问题表现:管材腐蚀、接口松动、管壁变薄,导致漏水或爆管。
典型案例:铸铁管因长期使用发生锈蚀,PVC管受温度变化影响接口脱节。
2. 地质沉降与外力破坏
问题表现:地基沉降导致管道变形、断裂;施工挖断或车辆碾压造成破损。
典型案例:地铁施工震动引发管道破裂,重型车辆碾压导致PE管破裂。
3. 检测与定位困难
问题表现:漏水点难以准定位,传统听音法受环境噪音干扰,开挖成本高。
典型案例:地下管网密集区域,漏水声波被掩盖,需多次开挖排查。
4. 修复技术局限性
问题表现:传统开挖修复影响交通,非开挖修复技术(如内衬修复)可能因管径过小或弯头过多而失效。
典型案例:小口径老旧管道无法采用CIPP(原位固化法)修复,需改用局部树脂修复。
5. 施工质量问题
问题表现:接口密封不严、回填土压实不足,导致二次渗漏或管道移位。
典型案例:PE管热熔接口温度控制不当,修复后短期内再次漏水。
二、防范措施
1. 预防性维护与定期检测
措施:
建立管网GIS系统,记录管道材质、年限、埋深等信息。
采用智能检测设备(如声呐、光纤传感器)定期巡检,提前发现隐患。
示例:通过压力监测系统实时分析管网压力波动,预警潜在漏水风险。
2. 优化修复技术选择
措施:
小范围破损:采用局部树脂注射、不锈钢卡箍等快速修复技术。
大范围老化:结合非开挖技术(如CIPP、螺旋缠绕)与局部开挖,减少对交通的影响。
示例:在主干道采用CIPP修复,支管采用局部树脂修复,平衡效率与成本。
3. 施工质量控制
措施:
严格把控材料质量,确保管材、密封件符合标准。
规范施工流程,如PE管热熔接口需达到规定温度和压力,回填土分层夯实。
示例:引入第三方监理,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验收。
4. 应急预案与快速响应
措施:
制定分级应急预案,明确不同规模漏水的处置流程。
配备专业抢修队伍,24小时待命,配备快速堵漏设备(如哈夫节、抱箍)。
示例:爆管后1小时内到达现场,4小时内完成临时止水,24小时内恢复供水。
5. 公众参与与协同管理
措施:
建立供水服务热线,鼓励市民报修漏水问题。
与市政、交通等部门协同,避免施工冲突。
示例:在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,提前通知周边居民,减少投诉。
三、技术与管理创新
智能监测:部署物联网传感器,实时监测管网压力、流量、水质,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故障。
新材料应用:采用耐腐蚀、高强度的管材(如球墨铸铁管、复合管),延长管网寿命。
非开挖技术升级:研发适用于复杂管径和弯头的修复工艺,如3D打印内衬、机器人巡检。
四、总结
供水管网修复需从预防、检测、修复、应急四方面入手,结合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,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。通过科学规划、严格施工和快速响应,可有效降低管网故障率,保障城市供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