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标准
来源:重庆克那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2025/5/6 9:21:43
紫外光固化修复(UV-CIPP)是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,广泛应用于市政排水管道、工业管道等领域。其施工标准需严格遵循相关行业规范,确保修复质量与安全性。以下是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的核心标准要点,依据中国《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》(CJJ/T 210-2014)及行业实践整理:一、施工前准备
管道检测与评估
通过CCTV检测或人工检查确认管道缺陷类型(如破裂、变形、渗漏等),评估修复必要性。
测量管道内径、长度、变形量,确保满足紫外光固化修复条件(如管径变形率≤30%)。
管道预处理
清洗:清除管道内沉积物、油污、树根等杂物,确保内壁清洁度达到St3级(手工清理)或Sa2.5级(机械清理)。
干燥:若管道含水,需采用热风枪或吸水设备处理,确保内壁干燥。
局部修复:对严重错位、塌陷等结构缺陷,需预先进行局部树脂注浆或短管内衬处理。
二、材料与设备要求
内衬软管
材质: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(GRP)或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(PUR)软管,需符合抗拉强度≥50MPa、抗弯强度≥100MPa标准。
厚度:根据管道直径和压力等级设计,通常为3-15mm,需满足《非开挖修复用塑料管道总则》(GB/T 37862)要求。
透光率:紫外光透过率≥85%,确保固化均匀性。
固化设备
紫外灯组:功率≥100W/cm,波长范围365-395nm,配备自动调光系统。
充气设备:压力范围0.05-0.25MPa,精度±0.005MPa,具备压力报警功能。
牵引设备:拉入速度0.5-2m/min,配备张力传感器,防止软管拉伸变形。
三、施工步骤
软管安装
将软管与牵引绳连接,通过卷扬机或人工拉入管道,控制拉入速度≤1m/min,避免褶皱或破损。
软管两端预留长度≥50cm,便于后续密封处理。
充气固化
充气:通过空气压缩机向软管内充气至设计压力(通常为0.02-0.15MPa),保持压力稳定。
固化:紫外灯组以5-15cm/min速度移动,分阶段固化(如分段固化需重叠10-20cm),全程监测温度(≤120℃)和压力。
冷却与端头处理
固化后保持压力冷却30-60分钟,防止收缩开裂。
切除多余软管,打磨端头至与原管道平齐,安装密封接头。
四、质量控制
过程检测
CCTV检测:固化后复查内壁平整度、褶皱率(≤2%)、气泡率(≤1%)。
厚度检测:采用超声波测厚仪,随机抽检10%区域,厚度偏差≤±0.5mm。
性能测试
水压试验:按设计压力1.5倍保压30分钟,无渗漏为合格。
闭水试验:符合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 50268)要求。
五、安全与环保
人员防护
操作人员需穿戴防紫外线护目镜、防护服,避免直接暴露于紫外光下。
现场设置警示标识,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固化区域。
废弃物处理
切割下的软管边角料按危废管理要求回收,禁止随意丢弃。
六、验收标准
修复后管道过流能力恢复率≥95%,结构强度满足设计使用年限(通常≥50年)。
提交完整施工记录、CCTV检测视频、材料合格证及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注意事项: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-40℃,湿度≤80%;雨雪天气禁止露天作业。实际工程中需结合管道材质、缺陷类型及设计要求细化施工方案。